<nav id="9fs9f"><address id="9fs9f"><nobr id="9fs9f"></nobr></address></nav>

      <wbr id="9fs9f"></wbr>
    1. <sub id="9fs9f"><address id="9fs9f"><div id="9fs9f"></div></address></sub>

      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明九智庫 > 智庫簡訊

      “一鍋粥”變成“一本賬”,全國農村集體資產家底基本摸清
      2020-07-13 11:16:10 來源于:人民網-美麗鄉村頻道

        從2017年開始,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歷時3年,于2019年底基本完成全國清產核資工作。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改革開放后規模最大的一次清查,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效。

      農村集體家底有多少?

      集體所屬全資企業超過1.1萬家

      資產總額1.1萬億元

        農村集體資產是億萬農民長期辛勤勞動、不斷積累的寶貴財富,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擁有農村集體資產的5695個鄉鎮、60.2萬個村、238.5萬個組,共計299.2萬個單位,完成1.2億張報表在線數據報送。全國農村集體家底基本摸清,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資產總量龐大。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賬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1萬億元,占47.4%;非經營性資產3.4萬億元,占52.6%。集體所屬全資企業超過1.1萬家,資產總額1.1萬億元。

        二是固定資產占比近半。固定資產為3.1萬億元,其中2/3是用于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固定資產。

        三是資產高度集中在村級。村級資產4.9萬億元,占總資產的75.7%,村均816.4萬元;鄉鎮、組級資產總額分別為0.7萬億元和0.9萬億元,分別占比11.2%和13.1%。

        四是集體經濟實現“強體壯身”。許多村將近年來財政項目投入到集體經濟組織形成的固定資產納入賬內管理,清理了一批有失公允的經濟合同,核銷了一批債權債務,盤活了一批閑置資產,豐富了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基本摸清了全國農村集體經濟資產家底。”該負責人說道。

      實力較強的村占多大比例?

      村莊之間資產分布不均衡

      超過3/4的資產集中在14%的村

        “通過這次清產核資,我們不僅掌握了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的整體情況,對資產的構成、分布和運營等也有了全面了解。”該負責人表示,從資產構成看,全國有3.1萬億元經營性資產,這類資產是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預期可帶來收益的廠房、商鋪、機器設備等經營性固定資產超過1萬億元。未承包到戶的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集體土地資源共有15.5億畝,其中,有36%對外出租經營或投資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

        從地域分布看,農村集體資產大體呈“6、2、2”分布格局,東部地區資產為4.2萬億元,占總資產的64.7%,中部和西部地區資產大體相當,分別占總資產的17.7%、17.6%。村莊之間資產分布還不均衡,有超過3/4的資產集中在14%的村。

        從資產經營收益看,有10.4%的村收益在50萬元以上,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城郊村和資源充沛的村莊。

      清產核資主要成效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鍋粥”變成“一本賬”

      集體資產總額增加0.8萬億元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改革開放后規模最大的一次清查,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效。

        一是明晰資產權屬,基本摸清了集體家底。通過這次清產核資,查實了集體資產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基本實現“底清賬明”,清產核資讓過去的“一鍋粥”變成了現在的“一本賬”。清產核資后集體資產總額增加0.8萬億元,增幅14.2%,其中,固定資產增加近7500億元。

        二是健全相關制度,提升了規范化管理水平。各地通過清產核資,進一步完善了集體資產清查、登記、保管、使用、處置、定期報告等制度,使集體資產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

        三是盤活了集體資源資產,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通過這次清產核資,將過去大量閑置的村集體資產盤活。各地積極探索資源開發型、物業租賃型、鄉村旅游型、農業生產型等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創新了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

        四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完善了鄉村治理機制。各地以清產核資為契機,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資金使用混亂、資產隨意處置、資源發包有失公允等侵害集體和群眾利益的問題,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系統總結清產核資工作經驗,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有效舉措,提升清產核資成果應用,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把清產核資的成果鞏固好、利用好、發展好。”相關負責人說道。

      在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上有何舉措?

      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

      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建設

        在談及老百姓反應集體資產被村干部侵占、挪用時,相關負責人表示,管好用好集體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農業農村部主要開展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落實好資產登記制度,及時記錄集體資產增減變動情況;建立資產保管制度,明確資產管護方式和責任主體;明確資產發包、租賃等經營使用制度;建立集體資產年度清查制度,通過健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

        第二,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對集體財務管理混亂的村,縣級黨委和政府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整頓,防止和糾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一些地方通過制定小微權力清單、開展集體資產管理領域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建設。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已列入《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一步將抓緊做好系統開發建設等工作,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省級全覆蓋

      41萬個村完成改革

      確認成員超過6億人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又一項重大農村改革。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9年底,中央試點單位包括15個省份、89個地市、442個縣(市、區),各級試點單位已經覆蓋到全國80%左右的縣。今年3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商請13個非整省試點省份全面推開改革(北京、上海、浙江等3省市基本完成改革任務)。至此,改革試點實現省級全覆蓋。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41萬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認成員超過6億人。“改革把集體家底摸清了,把誰是成員搞清楚了,把集體和農民的關系理清楚了,農民手里的‘紅本本’變成了‘紅票票’,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

      免费电影a一级毛片-日韩一级黄色视频在线播放-一级毛片免费网网站-精品一级毛片不卡
        <nav id="9fs9f"><address id="9fs9f"><nobr id="9fs9f"></nobr></address></nav>

        <wbr id="9fs9f"></wbr>
      1. <sub id="9fs9f"><address id="9fs9f"><div id="9fs9f"></div></address></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