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助推鄉村振興
全國生態建設委員會理事會總顧問 牧歌
(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的階段,設定的一個新目標,這個戰略的實施將會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如何讓農民有想法、有行動?在進入21世紀后,中央提出了“三農”工作乃“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直至形成具有完整體系和長遠意義的鄉村振興戰略。全國上下正以時不待我的精神,朝著“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的目標闊步前行。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進而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創造性,更好地形成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長盛不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說:“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涉及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農村的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的建設。”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8億多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更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概念,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比如:1900年前后,蒸汽拖拉機出現,其后又出現了柴油拖拉機,改變了傳統的耕作方式。1914年,工業合成氨技術的發明催化了化肥工業,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產量。1930年前后,玉米雜交技術問世,種子產業開始形成,挖掘了農業生產潛力。1940年前后,合成農藥的誕生和使用,大大減少了蟲害損失。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利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賦予了農業現代化新的時代特征。)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從過去的“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我們黨對農村和農業定位的在思考,農業農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著眼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目前,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期。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仍有8億農村戶籍人口(含2.86億農民工),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為13432元,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少22964元,城鄉居民收入比依然達到2.71∶1。因此,要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農業必須強起來,農民必須富起來,鄉村必須美起來。如果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那么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缺乏堅實的基礎。
(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農業產業化則是產業興旺的核心。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就是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一主線,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進而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創造性,更好地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長盛不衰?! ⊥瑫r,農業產業化通過龍頭企業的拉動,推動農業逐步改變弱質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農業產業化通過組織創新,促進了政府行為創新。為了適應組織創新的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加快職能轉變,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建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上來,各項管理更趨于服務型、更趨于民主。同時,農業產業化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特別是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不斷提高,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和協會相繼產生,農戶民主管理的意識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通過改變農業經營方式,提供農業綜合經營效益,保障了農民基本收入的穩定,并拓展了農民在加工、銷售領域的獲利空間,成為促進農民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徑。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41.7萬家(其中龍頭企業13萬家),輻射帶動農戶1.27億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年戶均增收達3493元,對于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農業產業化層級偏低,導致我國優勢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偏小,很難出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產地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和知名產品品牌,農產品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突出。中西部地區農村發展二三產業受條件所限,難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信息化、國際化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是一個有機整體,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有能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裝備支撐;雖然我國農業現代化也取得了長足進展,但總體上農業基礎任然薄弱,是“四化”中一塊明顯的“短板”。“四化”之間的不同步,決定了我國現代化必須伴隨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深刻調整,必須搭上信息化的“快車”??萍紝r業增長的貢獻率低下已經日益成為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據統計,目前我國每萬名農民中僅擁有2.81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遠低于日本的5人、美國的7.2人、德國的13.5人的水平。我國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科技貢獻率大約為50%,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水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40%,遠低于日本和德國的80%。另外,我國農業現代化物質裝備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距,例如目前我國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不足70%,而美國、日本在20世紀中葉均已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德國農業機械化甚至已向智能化邁進。因此,我國農業現代化不僅關注技術進步,而且涉及組織創新;不僅表現為生產力發展,而且包含生產關系調整等等。所以,我國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綜合性、全方位的系統工程。
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今后較長時期我國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人的需求和市場導向進行生產,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方向,堅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大力拓展農村產業發展空間。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以種養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服務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重塑價值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圍繞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依托互聯網等新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眾籌農業、品牌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力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鼓勵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渠道開發農業農村資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開展生產生活服務,不斷拓展農村創業空間。
加快培養高素質涉農人才隊伍,大力培養復合型高素質農業人才,鼓勵更多的高學歷青年加入到農業產業的創業大軍中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人才動力。規范企業管理者的經營行為,培養一大批具有健康、先進理念的農業產業經營者。同時,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針對農業產業發展中迫切需求的人才類型進行培訓,提升農民服務人員的技能水平。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薪酬制度、富有挑戰性的高薪制度,吸引海內外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的戰略中來。